陶器和瓷器的區(qū)別

2023-12-04 14:31

2023-12-04 19:01

陶器和瓷器的區(qū)別是概念不同、燒成溫度不同、使用原料不同、堅硬程度不同、透明度不同。

1、概念不同

陶器是用粘土為胎,經過手捏、輪制、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,放在窯內燒制而成的物品。瓷器是一種由瓷石、高嶺土等組成,經混煉、成形、煅燒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物器。

2、燒成溫度不同

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于瓷器,最低甚至達到800℃以下,最高可達1100℃左右。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,大都在1200℃以上,甚至有的達到1400℃左右。

3、使用原料不同

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,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,以高嶺土作坯。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,則可成為陶器,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。

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,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。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體,在燒到1200℃時,則不可能成為瓷器,會被燒熔為玻璃質。

4、堅硬程度不同

陶器燒成溫度低,坯體并未完全燒結,敲擊時聲音發(fā)悶,胎體硬度較差,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。瓷器的燒成溫度高,胎體基本燒結,敲擊時聲音清脆,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。

5、透明度不同

陶器胚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。例如龍虎山文化的黑陶,薄如蛋殼,卻并不透明。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,都具備半透明的特點。

熱門問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