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放下心底的怨念

2023-04-26 07:20

2023-04-26 12:02
我覺得,第一點,就是不要逼迫自己一定要放下怨念。

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感性想象成一個天真稚拙的孩子。孩子的喜惡愛憎是特別分明的,如果他受了害,肯定會很傷心很憤怒。這時我們如果對他進行強行壓抑,要求他不要有情緒,本質上就是在“以怨報怨”,就像是用強力堵住高壓鍋的氣閥。也許表面平靜,內里可能已經沸反盈天,這反而會讓怨恨更為固著。

堵不如疏,因此,我們需要讓自己能夠正視怨恨,表達怨恨。

有很多人“敢怒而不敢言”,只允許自己在心里恨,卻無法訴諸于口,或者談及此事時一定要表達自己已經不怨不怪不恨了。但實際上,無法正視怨恨甚至否定怨恨,只會讓它留存得更長久。接納真實的自己,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接納看似不好、不美、不對的自己。如果我現(xiàn)在恨著,那我就是這個樣子,我允許這樣的自己存在,但我也同時在努力向著不恨前行。

而想要不恨,我們就需要有所超越。

“當我們擁有了一片森林時,就不會再為失去一棵樹木而耿耿于懷”,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擁有得更多,成為更好的自己,我們才有資本、有能力放下怨恨,更好地接納自己,接納命運。

說了這么多,似乎怨恨就是不好的,就是需要去放下、去超越的。但實際上,在某些情境下,怨恨也是一種力量,一種選擇。如果對于一個人來說,恨是驅動他前進的動力,是激發(fā)他生命力的元素,那么,這未嘗不是一種活法。

從命運、人生的層面上來說,我們其實很難有資格評價什么是好,什么是對。如果一方面是有活力地恨,另一方面是無生機地混,那么哪一種才是好,才是對?

這時我們可能就會感受到評價的無力。我一直相信,此時此刻努力之后能做出的選擇,就是當下我們能做出的最好選擇。因此,哪怕是恨,又怎樣?
更多回答
執(zhí)于一念,
將受困于一念,
一念放下,
會自在于心間!
佛曰:放下即是擁有!
選擇面對,接受結果即是放下!
自在于心!
放下!
熱門問答